Dr Mall編輯

【過敏測試】哮喘屬支氣管過敏疾病?過敏測試可診斷哮喘成因?一文了降哮喘成因、症狀及哮喘測試

【過敏測試】哮喘屬支氣管過敏疾病?過敏測試可診斷哮喘成因?一文了降哮喘成因、症狀及哮喘測試

哮喘是一種支氣管過敏疾病,根據世衞統計,全球估計有超過3.39億位哮喘患者。嚴重的哮喘更有機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會引致死亡,所以絕不能忽視。不過,大家又是否了解甚麼是哮喘呢?下文將會為大家介紹哮喘的成因、常見症狀、診斷哮喘的方法,以及了解如何可以有效治療哮喘的方法。 哮喘屬支氣管過敏疾病?了解哮喘成因 哮喘是一種支氣管過敏疾病,患者容易因外來物體的刺激,導致支氣管收縮變窄。至於哮喘成因,主要可以分為敏感性及內發性兩類,前者主要為兒童患者,亦是目前最常見的哮喘成因,患者因為遺傳及過敏因素而誘發哮喘;後者主要是成人患者,因病毒或細菌因素而誘發哮喘。 哮喘常見症狀 當哮喘患者受到外來刺激時便會誘發症狀,包括咳嗽、特別是在晚間、運動期間或大笑時,部分人更會出現氣促、喘鳴及胸口翳悶症狀,如情況嚴重更會出現呼吸困難,甚或導致死亡。 過敏測試可診斷哮喘成因? 目前可以透過肺功能測試/肺功能吹氣測試或過敏測試診斷是否患哮喘,前者利用肺量計量度患者肺部吸入或呼出空氣的體積、流量及速度,以評估肺容量及氣管情況,是否有哮喘問題。如上文所言,大部分哮喘個案屬於遺傳及過敏因素所致。因此,過敏測試可以診斷患者是否患哮喘,從皮膚敏感測試及食物敏感測試,了解患者的致敏源是屬於家族遺傳、環境甚或飲食等,避開致敏源可以降低病發機會。 哮喘治療方法 目前仍未有方法可完全根治哮喘,主要可以透速效及長效藥兩類藥物抒緩病情,前者包括丁胺醇、特布他林及異丙托品等,適用於哮喘病發作時服用,可能快速疏導器官。至於長效藥包括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及氟替卡松等,主要功效為減輕氣道發炎程度,一般需要按醫生指示日常定時服用。最後,想有效預防哮喘發作,患者需要盡量避免哮喘致敏源,並保持適量運動,都有助預防哮喘病發。 #過敏測試

【過敏測試】哮喘屬支氣管過敏疾病?過敏測試可診斷哮喘成因?一文了降哮喘成因、症狀及哮喘測試 Read More »

【過敏測試】食物及環境因素會誘發過敏?過敏測試可判斷致敏原?一文了解4大常見敏感測試原理

【過敏測試】食物及環境因素會誘發過敏?過敏測試可判斷致敏原?一文了解4大常見敏感測試原理

過敏是本港其中一種最多人患的長期病,包括食物過敏、皮膚敏感、濕疹及鼻敏感等等,都屬於過敏的類別。不過,大家又是否了解,原來導致過敏出現成因主要分為食物及環境兩大因素?患者又可以如何了解自己的致敏原呢?其實,透過過敏測試可有助判斷致敏原,下文將為大家介紹4大常見的敏感測試吧! 食物及環境因素會誘發過敏?了解過敏成因及症狀  過敏是本港其中一種最多人患的長期病,當患者身體接觸致敏原時,體內免疫系統會產生針對該致敏原免疫球蛋白,當免疫球蛋白受到外來因素刺激時,會釋放出發炎物質,導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常見過敏症狀包括出疹、眼睛發紅、流鼻水、皮膚痕癢及嘔吐等,嚴重更有機會引發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導致過敏成因主要可分為食物及環境兩大因素,當患者進食奶類、雞蛋、小麥、大豆、堅果及花生、魚類、貝殼及甲殼類等致敏原食物時,會出現過敏反應。至於環境因素包括花粉、塵螨、動物毛及皮屑等。 了解4大常見敏感測試原理 要有效了解自己的致敏原,目前可以透過過敏測試助判斷致敏原,以下為大家介紹市面4個常見的敏感測試: 1. Faber過敏測試 Faber過敏測試是最新一代免疫球蛋白過敏測試,原理是透過使用納米技術在患者3至5毫升的血液中,測試超過150種致敏原,大概要7-20個工作天才有報告,但準確度較其他測試更準確。 2. 皮膚點刺測試 皮膚點刺測試原理是透過將致敏原濃縮液滴刺入患者手臂內側、大髀或背部皮膚,引發局部的過敏反應,了解他們的致敏原。大約15分鐘即可得知皮膚敏感測試結果。 3. 皮膚班貼測試 主要是測試患者是否有過敏性皮膚炎症,醫護人員會在患者背部貼上不同的致敏原防水測試貼紙至少48小時,48小時後觀察皮膚敏感反應。 4. IgE血液測試 最後一個測試是IgE血液測試,醫護人員抽取患者少量血液檢驗免疫球蛋白數量,約1星期出報告。 #過敏測試

【過敏測試】食物及環境因素會誘發過敏?過敏測試可判斷致敏原?一文了解4大常見敏感測試原理 Read More »

【HPV疫苗】HPV疫苗有好多種?邊款最好?男/女都要打?立即拆解5大HPV疫苗迷思

【HPV疫苗】HPV疫苗有好多種?邊款最好?男/女都要打?立即拆解5大HPV疫苗迷思

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感染HPV病毒,無論男士或女士都應盡早接種疫苗。不過,市面有愈來愈多款HPV疫苗供市民選擇,究竟大家該接種哪一款?而且甚麼時間接種最好?是否有副作用?下文將為大家分享究竟甚麼是HPV疫苗,以及逐一拆解4個常見與HPV疫苗有關的迷思! HPV病毒 =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HPV的中文醫學名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它是一組有超過100種不同基因型的病毒,主要是經性接觸傳播,當中有約40種會使人類的生殖器官受感染,無論男士或女士有機會從性接觸過程中受感染。HPV病毒可以分為低風險及高風險兩類,先談及低風險類別,當皮膚受感染時會導致疣,但不會對健康造成負責影響。不過,一旦受感染部位是性器官時,便會形成俗稱「椰菜花」的性病。至於高風險類別的HPV病毒,則可引致細胞病變及癌症,包括子宮頸癌、陰道癌及肛門癌等。 1. HPV疫苗迷思: HPV疫苗有好多種?邊款最好? 目前最有效預防HPV病毒是接種HPV疫苗,但市面目前有多款HPV疫苗供市民選擇,包括二合一、四合一及九合一疫苗,究竟三款有甚麼分別?先談及「二合一HPV疫苗」,它只可以預防HPV16及18的基因型病毒,約可覆蓋70%子宮頸癌,接種對象只限女士。至於「四合一HPV疫苗」,它可以預防HPV 6, 11, 16, 18的基因型病毒,約可覆蓋70%子宮頸癌及部分男士的感染源頭,所以適合女士及男士接種。 最後是「九合一HPV疫苗」,它能夠涵蓋最多的HPV病毒:HPV 6, 11, 16, 18, 31, 33, 45, 52, 58的基因型病毒,可覆蓋90%子宮頸癌及部分男士的感染源頭,所以適合女士及男士接種。因此,對於未曾接種過HPV疫苗的人士來說,建議大家可以選擇接種「九合一HPV疫苗」,因為它的覆蓋率最高,提供最多的保護效果。 2. HPV疫苗迷思: 男/女都要打? 最常聽到人詢問,究竟男士是否需要接受HPV疫苗呢?其實,無論男/女士都應該及早接種HPV疫苗,因為男士同樣會因為感染HPV病毒增加患生殖器官濕疣、肛門癌、陰莖癌、頭頸癌及咽喉腫塊機會,因此男士接種HPV疫苗有助預防生殖器官濕疣及肛門癌。 3. HPV疫苗迷思: 甚麼時間接種最好? HPV疫苗適用於9歲或以上的男士及女士在未有性行為前接種,這樣才可以有更多抗體,得到的保護作用亦會較大。不過,對於已有性生活或已感染HPV的人士來說,他們亦應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感染其他HPV病毒類型,同時預防將來再受感染。 4. HPV疫苗迷思: 是否有副作用? 世界衞生組織及海外衞生部門早已證明HPV疫苗是安全有效,常見接種HPV疫苗後的副作用是注射位置紅腫、痕癢及疼痛,或出現低燒、頭痛或暈眩等副作用,甚少出現罕見嚴重的副作用。 #疫苗檢查

【HPV疫苗】HPV疫苗有好多種?邊款最好?男/女都要打?立即拆解5大HPV疫苗迷思 Read More »

【兒童疫苗】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包含甚麼疫苗?一共要打幾多針?即睇嬰幼兒至小六生打針時間表

【兒童疫苗】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包含甚麼疫苗?一共要打幾多針?即睇嬰幼兒至小六生打針時間表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本港政府目前設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初生嬰兒至小六學生免費提供一系列的疫苗接種,分別可以有效預防水痘、白喉、乙型肝炎、麻疹、百日咳、小兒麻痹症、肺炎球菌感染、德國麻疹等疾病。究竟一共有多少針需要接種?下文整理了嬰幼兒至小六生打針時間表,供各位家長參考吧! 母嬰健康院及學童免疫注射小組提供服務 衞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目前設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初生嬰兒至小六學生免費提供一系列的疫苗接種,母嬰健康院為初生至五歲的嬰幼兒童提供免疫接種服務;衞生署轄下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將會為小學學童提供到校兒童疫苗接種服務。 即睇嬰幼兒至小六生打針時間表     年歲/年級 應接種的疫苗 初生嬰兒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 (第一次) 1個月大嬰兒 乙型肝炎疫苗 (第二次) 2個月大嬰兒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第一次)肺炎球菌疫苗 (第一次) 4個月大嬰兒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第二次)肺炎球菌疫苗 (第二次) 6個月大嬰兒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第三次)乙型肝炎疫苗 (第三次) 12個月大嬰兒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第一次)肺炎球菌疫苗(加強劑)水痘疫苗 (第一次) 18個月大嬰兒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加強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第二次)* 小一學童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第二次)*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加強劑) 小五學童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第一次)^ 小六學童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加強劑)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第二次)^ *2018年7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會於18個月大在母嬰健康院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而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出生的兒童會於小學一年級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由2019/20學年起,合資格的女學童會於小學五年級接種「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第一次)」,並於下一學年(小六) 接種第二次。 相關問題 #疫苗檢查

【兒童疫苗】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包含甚麼疫苗?一共要打幾多針?即睇嬰幼兒至小六生打針時間表 Read More »

【肺炎球菌疫苗】13價 VS 23價疫苗該如何選擇?甚麼人士要接種?接種後會否出現副作用?

【肺炎球菌疫苗】13價 VS 23價疫苗該如何選擇?甚麼人士要接種?接種後會否出現副作用?

肺炎是香港第二大殺手,當中最常見導致肺炎出現是感染肺炎球菌,嚴重者更會引發腦膜炎、中耳炎及敗血症等併發症出現。目前透過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有效降低感染肺炎球菌的機會。不過,市面對於肺炎球菌疫苗有不少疑問,下文將為大家逐一拆解! 13價 VS 23價肺炎球菌疫苗!大家該如何選擇? 目前市面一共有兩款肺炎球菌疫苗,分別是「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23vPPV」,前者含有血清型肺炎球菌及結合上蛋白質載體的莢膜多醣抗原,可以預防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及肺炎球菌引致的非侵入性肺炎;後者含有23種血清型的純化莢膜多醣抗原。雖然23價疫苗覆蓋面較13價疫苗大,但早前已有臨床研究顯示23價疫苗對於預防肺炎球菌引致的非侵入性肺炎的效能未如理想,所以兩款疫苗各有功效,不可互相取代。 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時間表 有見及此,本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本港未滿兩歲兒童須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接種13價疫苗;至於65歲以上的長者,則可接種一劑13價疫苗或一劑23價疫苗。對於曾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病、缺乏免疫功能、長期病患者及植入了人工耳蝸等高危人士,需要同時接種13價及23價疫苗,才能有更好的保護,但接種時間應至少相隔一年。 肺炎球菌疫苗副作用 最後,兩款肺炎球菌疫苗已獲多重證實對人體是安全的,常見的副作用較為輕微,包括注射部位輕微腫脹及疼痛、輕微發熱、疲勞、頭痛、發冷或肌肉疼痛反應,但有關副作用並不常見,而且大部分反應在兩日內會自然消退。 #疫苗檢查

【肺炎球菌疫苗】13價 VS 23價疫苗該如何選擇?甚麼人士要接種?接種後會否出現副作用? Read More »

【發展遲緩】甚麼是發展遲緩?幼兒發展評估可以診斷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一文了解發展遲緩症狀及評估方法

【發展遲緩】甚麼是發展遲緩?幼兒發展評估可以診斷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一文了解發展遲緩症狀及評估方法

雖然個人的發展都會有所差異,但兒童在不同年齡及成長階段會有既定的發展次序,包括是語言、體能、行為及社交發展等等,當學前兒童未能達到該年齡應有的能力時,便有機會患有發展遲緩。透過幼兒發展評估可以診斷你的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下文將會為大家詳細了解發展遲緩成因、症狀及評估方法。 甚麼是發展遲緩?了解其成因 雖然個人的發展都會有所差異,但兒童在不同年齡及成長階段的發展都有既定的里程碑作指標,包括大肌肉、小肌肉、言語能力、社交及溝通能力、自理能力、認知能力、視覺及聽覺發展。如果學前兒童的發展未能達到該年齡應有的指標時,便為「發展遲緩」。受影響兒童的能力表現會有很大差異,部分人可能只有輕微遲緩;部分人的差距較大。 至於發展遲緩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兩大類。先天因素主要與遺傳或生理因素有關,包括染色體病變、遺傳問題、胚胎早期發育變異等。後天因素則與兒童成長的環境及學習有關,包括幼兒及兒童時期染病、中毒、腦炎或腦部創傷等。 發展遲緩症狀 想了解兒童是否有發展遲緩,可以參考以下兒童發展里程碑指標,如果你的孩子未能達到有關年齡的指標時,反映有機會是發展遲緩: 六個月幼童: 一歲幼童: 一歲半幼童: 兩歲幼童: 兩歲半幼童: 三歲或以上幼童: 幼兒發展評估可以診斷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 如果你的孩子未能達到上述年齡的指標時,建議家長可以求醫,盡快兒童進行發展評估,量度他們整體發展是否真的出現遲緩。萬一不幸確診發展遲緩,可以及早接受合適的早期介入治療,對於發展較遲緩的嬰幼兒有一定的幫助,包括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和言語治療等。 #兒童發展

【發展遲緩】甚麼是發展遲緩?幼兒發展評估可以診斷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一文了解發展遲緩症狀及評估方法 Read More »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不理人兼有溝通困難等於自閉症?一文了解自閉症兒童7大特徵及評估方法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不理人兼有溝通困難等於自閉症?一文了解自閉症兒童7大特徵及評估方法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統計數字,每54名8歲兒童當中,便有1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發展障礙,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情緒、行為及社交上的困難,患者大多在三歲前出現症狀,而愈早作出評估診斷並接受訓練,對於患者日後發展更為重要。下文為大家介紹自閉症兒童7大特徵及評估方法。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甚麼?了解其成因! 自閉症的正確醫學名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先天性發展障礙,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情緒、行為及社交上的困難。至於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成因,目前仍未有明確定論,但大多認為與遺傳因素存有一定關係,早前已有研究證實,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的兄弟姊妹患有同一症狀的機會較一般兒童高。根據香港教育局數字,本港在2018/19學年患上自閉症的小學生人數為5,693人,較由2014/15學年的3,801人增加約5成。當中男童患上自閉症的人數較女童多約4倍。 了解自閉症兒童7大常見特徵 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情緒、行為及社交上的困難,有關徵狀大多在兒童三歲前出現,以下參考了衞生署網頁,為大家整理了7個常見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特徵: 1. 社交互動能力困難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大多會出現社交互動能力困難,包括缺乏眼神接觸或情感交流,甚至抗拒身體接觸,他們喜歡獨自玩耍,難以與別人建立關係,不擅與別人打開話題,甚至有一種「只顧講、不愛聽」的感覺。另外,有部分患者亦會欠缺同理心。 2. 非語言溝通困難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較難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與人交流,包括面部表情及眼神接觸等等,甚至未能掌握別人的身體語言、語氣聲調所傳達的意思,時常讓人有一種無禮貌及不專注的負面印象。 3. 發展人際關係困難 部分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會出現語言及溝通困難,從而影響結交朋友及與朋輩溝通相處的能力。另外,部分人因為欠缺同理心,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令他們未能有效地與人交流,漸漸沒有朋友圈子。 4. 重複性行為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時常出現重複性行為,包括不停地如排列物品、開關櫃門、拍動雙手、撞頭及搖動身體等等,甚至不停重復地問同一問題。 5. 性格固執 不少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都會過份堅持原則及常規,處事欠缺彈性,容易與人爭執,難以適應生活上的突發轉變,甚或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6. 興趣狹窄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亦會過份沉迷於某類興趣上,包括喜愛背誦巴士路線、交通標記、地鐵站名、地圖、日曆、恐龍、太空、動植物等等,欠缺變化,這些過分沉迷的興趣都會對他們的生活及社交產生影響。 7. 感覺統合問題 部份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感官方面有過高或過低的反應,例如對某些聲音、溫度及痛楚反應過低或過高,以致他們對於一些日常的感官刺激有過度追求或逃避的情況。 自閉症譜系障礙評估及診斷方法 要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需透過詳細評估,包括先觀察小朋友的行為表現、溝通能力等特徵,《自閉症診斷觀察量表2》(ADOS-2) 是一套目前具國際認可的自閉症譜系障礙評估工具,通過ADOS-2的評估,可以對小朋友的溝通能力、社交互動以及重複性的行為等方面進行評估,以診斷是否真的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最後,及早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可以及早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訓練能,有效提升他們日後的整體表現,所以最佳治療方法是從教育及行為訓練著手,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交溝通技巧,加強他們應社會的能力。 #兒童發展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不理人兼有溝通困難等於自閉症?一文了解自閉症兒童7大特徵及評估方法 Read More »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坐不定兼難專注隨時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一文了解ADHD成因、特徵及診斷評估方法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坐不定兼難專注隨時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一文了解ADHD成因、特徵及診斷評估方法

不少兒童都可能會坐不定的時候,如果情況持續,甚至發現他們難以保持專注力時,可能反映他們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本港估計有超過40,000名兒童患有ADHD,如字能及早接受治療,有機會影響他們的社交、學業或操行等等。下文為大家介紹ADHD成因、特徵及診斷評估方法。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成因 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患者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導致他們集中能力及抑制衝動能力表現較弱,最終甚至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交表現。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成因眾多,包括患者腦部結構出現分別、神經傳遞物質失衡、遺傳因素及環璄因素等等,已有研究證實,ADHD患者的兄弟姐妹患病機會較一般兒童高出30%。 每100名兒童有5人患ADHD!男女比例約2:1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每100名兒童之中約5人患有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而且男女比例約為2 比1。參考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資料顯示,本港在2016年確診的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新症中,男女比例約為3比1,可見此患主要為男性患者居多。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3大特徵 過度活躍症是兒童較常見的腦部發育障礙之一,症狀大多在12歲以下的兒童出現,當中在5至6歲開始上學時最為明顯。不過,學行期的幼童常表現得活躍、注意力不集中或躁動不安,但不代表他們因而患有ADHD。要斷定兒童是否患有ADHD,患者必須符合此病大部份的典型症狀並在2個或以上環境下出現,問題持續逹半年或以上並影響學童的社交、學業或操行等等。以下是3大常見有關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特徵。 1. 過度活躍/衝動: 患有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他們坐立不定,經常郁動或做動作,無時無刻也在活動,不會停下來,在不適當的時候亂跑或爬高爬低,難以安靜地玩遊戲或進行休閒活動。 2. 自制能力弱及個性衝動: 患有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經常說話過多,甚至會打斷別人說話,他們難以自控,缺乏耐性排隊,甚至不能適當忍讓、容易跟其它小朋友有衝突。 3. 專注力不足: 患有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經常忽略細節或在功課上犯粗心大意的錯誤,難以專注,容易分心,甚至難以按照說明進行操作,避免或不喜歡需要持續集中的事情,丟失事情或活動所需的物品,甚或忘記做一些日常活動,做事缺乏條理、難以妥善安排學習。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診斷評估方法 要評估兒童是否患有有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醫生需要由多方面作詳細的咨詢與了解,包括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生活情況等,同時需要評估兒童在不同場合的行為表現及社交情況,並進行一系列心理及行為評估、注意力測試和自我報告等,最終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以及評估結果,作出臨床診斷。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治療方法 最後,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治療主要可分藥物治療及行為管理。醫生或處方刺激中樞神經藥物,平衡腦部傳遞物質失調的問題,以幫助患者改善注意力、減低活動量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另外,可以配合行為管理增加患者的專注力及組織力,改善他們社交及生活能力。 #兒童發展

【兒童發展評估】孩子坐不定兼難專注隨時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一文了解ADHD成因、特徵及診斷評估方法 Read More »

【飛蚊症】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為飛蚊症高危一族?即睇4大飛蚊症成因及治療方法

【飛蚊症】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為飛蚊症高危一族?即睇4大飛蚊症成因及治療方法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都會遇到眼前出現飛蚊般的黑點、黑絲等症狀。這種現象被稱為飛蚊症,對於長者和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一種常見的困擾。本文將介紹飛蚊症的4大常見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1. 飛蚊症成因:眼後發炎 隨人體年紀漸大,眼睛玻璃體容易出現退化及萎縮而變成液化混濁物,當光線進入眼球時,混濁物就會在視網膜上投影出許多疑似蚊蟲般的小黑點或浮游物,形成飛蚊症。 2. 飛蚊症成因:視網膜撕裂 第二個形成飛蚊症成因是「視網膜撕裂」。視網膜撕裂會造成眼內少量出血或細胞剝落,引致飛蚊症出現,患者需盡快求醫以免惡化致視網膜剝落。 3. 飛蚊症成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導致眼球內的血管增生。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進而形成飛蚊症。 4. 飛蚊症成因:眼球內出血 部分人可能因為外傷、高血壓等原因,導致眼球內出現出血,血液凝結後可能形成飛蚊症。 飛蚊症常見症狀 飛蚊症常見症狀是患者雙眼看見疑似蚊蟲小黑點或網狀黑影,並隨著患者眼球轉動而移動,如同有蚊子在眼前飛動一樣,當中在望向白色環境及天空時會特別明顯。 飛蚊症治療方法 最後,對於輕微的飛蚊症患者,他們可以通過自我調適和適應來減少症狀的困擾。遇到高光環境時,可以戴上太陽鏡。可於對於嚴重的飛蚊症患者,他們可以選擇激光治療或玻璃體切割術。然而,這些治療手段存在一定風險,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謹慎選擇。 對於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及其他可能引起飛蚊症的問題,糖尿病患者同時需要控制好血糖有助於預防視網膜病變,減少飛蚊症的風險。總之,飛蚊症對於長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確實存在較高風險,了解成因及治療方法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控制症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和血糖控制是預防飛蚊症的重要措施。如有疑問,請及時就診並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 #眼科檢查

【飛蚊症】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為飛蚊症高危一族?即睇4大飛蚊症成因及治療方法 Read More »

【眼科檢查】驗眼必備項目分紅、綠色?原來是測你是否有色盲/色弱問題?拆解色盲成因及治療方法

【眼科檢查】驗眼必備項目分紅、綠色?原來是測你是否有色盲/色弱問題?拆解色盲成因及治療方法

色盲及色弱是其中一個眼科檢查的項目之一,主要是評估患者是否能夠分辨混合在一起的多種顏色。不過,到底色盲及色弱兩者有甚麼分別呢?其實,色弱患者分辨顏色的能力較正常人低,至於完全沒有分辨顏色的能力者,則視為色盲。下文將為大家拆解色盲及色弱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拆解色盲及色弱的成因 色盲及色弱均為色覺辨認障礙,患者眼睛分辨顏色的能力低於正常水平。至於導致色盲及色弱的成因,主要因為先天遺傳影響,患者眼睛的視網膜中只要有任何一種細胞的功能部分或完全失效,就會導致色弱、如兩種細胞功能完全失效是為色盲。後天因素亦有機會導致色盲及色弱,包括視網膜、脈絡膜及視覺神經疾病均有機會導致色弱問題,另有極少數人因腦部受傷導致色盲。 男性較易有色盲及色弱? 每100位男性就有8位患有色弱問題,而女性每200人才有1位患有色弱問題,所以男性的確有較高風險出現色弱問題。90%遺傳性色弱患者都是不同程度的紅綠色弱,只有少數人是患有黃藍色弱。 色盲及色弱治療方法 目前仍未有任何方法根治色弱及色盲問題,但外國有科學家早前成功以正常基因注入色盲動物體內,以修正動物分辨顏色的能力,但有關測試仍未在人體上實驗。 #眼科檢查

【眼科檢查】驗眼必備項目分紅、綠色?原來是測你是否有色盲/色弱問題?拆解色盲成因及治療方法 Read More »

Shopping Cart